9月9日,中国女篮球员李月汝在公开直播中透露,她正在计划收购一家欧洲女子篮球俱乐部,旨在为中国球员提供更多赴欧洲发展的机会。这一消息在篮球圈内引发广泛关注。
媒体评论员付政浩对此事进行了深度分析。他指出,李月汝在今年8月因左膝前交叉韧带扭伤提前结束了WNBA赛季,而养伤期间却酝酿出这一重大商业布局。这一转型让人联想到2009年姚明在NBA受伤后接手上海男篮的经历。付政浩认为,李月汝此举背后很可能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投资支持。
从投资角度看,欧洲篮球俱乐部的收购成本相对较低,特别是女子篮球俱乐部。欧洲女篮联赛的薪资水平普遍不高,这使得收购门槛相对较低。许多从NBA退役的球星都选择收购或参股本国篮球俱乐部,这一现象在欧洲体育投资领域并不罕见。
在国人投资欧洲篮球俱乐部的历史上,李月汝并非首例。早在2002年,著名篮球经纪人夏松就曾应立陶宛篮协邀请,投资该国甲A联赛的克莱普达海神篮球俱乐部。夏松不仅控股该俱乐部并担任董事长,还借此推动了中欧篮球交流。据了解,他当时在波罗的海地区有多个商业项目,运营篮球俱乐部主要是为了搭建商业合作的桥梁。
夏松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杰出校友,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篮球界具有重要影响力。虽然他在十多年前已出让俱乐部股权,且不愿多谈运营细节,但他曾透露欧洲篮球俱乐部普遍投资门槛不高,主要是因为篮球在欧洲的盈利空间有限。
李月汝的投资计划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支持,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体育人国际化布局的眼光,也展现了中国篮球与世界接轨的新趋势。
上一条:阿夫迪亚欧锦赛表现亮眼,场均24分领衔以色列止步八强